刚刚兴起的“双11”给消费者留下了“双折规则复杂难懂,原价和代购价波动频繁”的苦涩印象。从价格“先涨后跌”的“反串秀”,到“价格因人而异”的隐性歧视,再到“一起点的越多越贵”的规则陷阱,旧有的“消费利益”正在被层层套路所淘汰。事实证明,在“双11”训练了17年的交易员已经转变为理性的“精算师”。即使自己成长为一名能够像普通消费者一样竞争的高级“精算师”,想要真正解决“双11”的定价难题也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双11”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仍然可以说是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时间,还是在期待和准确的冲动时刻,模拟。过去的17年,我依然记忆犹新。痴迷于此的年轻人,早已白发苍苍,皱纹满面。曾经生活在欢乐和悲伤中的中老年人逐渐开始退休。但每年的这一天,他们都会比以往更加兴奋。从10月份开始,商家开始受到广告轰炸,于是他们开始关注平台的营销,并制定追加购买计划。从日常家居用品到个人最爱,从需要的大件物品到专业物品,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从一个卖家到另一个卖家,从一个卖家到另一个卖家比价,你的购物车已经装满了,等待“双11”开始的那一刻。
但“单次操作凶猛如虎,成本一目了然”。这个购物节原本是为了让消费者受益,但事实证明,围绕定价仍然存在未解之谜。 “斗“ble 11”变了!从最初的初衷到最终的体验,显然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生意变了吗?平台变了吗?还是人变了?并不意味着买的越多越便宜,会员会比非会员获得更高的折扣率。也不意味着消费“双11”是有利可图的。看来承诺的“满折+优惠券”终究没有那么便宜。原来承诺的“零售折扣+订单提货平台”原来很难,然后就跌了。满足了领优惠券的热情。
也许那些激情四射的黄金不眠之夜,如今已经演变成一场精打细算的理性游戏。 “节日”已经成为平台常态,日常“双11”流量变现削弱了传统“双11”的含金量。对于加盟商来说,想要永远盈利,就已经先拿下了第一从一夜爆流量的“意外惊喜”,到通过直播等服务实现全年营业利润的“安全投资”。这些年来,无论是平台还是卖家,都逐渐从“鲁莽”走向了“精准”。在当前的形势下,怎样才能像以前一样盛大、统一的狂欢节呢?筋疲力尽的我研究了不同的平台和商家。以前有很多折扣,现在几乎没有折扣了。以前靠抢红包、攒折扣,现在又回归本源了。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作为消费者,您必须做出更大的改变。
昔日“双11”不寻常的光环已经褪去。消费者可能会后悔被误导,可能因为大数据而看不懂,可能对精算折扣不适应,可能还是怀念被迫的狂欢。但无论怎样,消费都是一个健康的往返。面对“双11””带着冷静的心态,我从“选配员”变成了“精算师”。不为低价或平凡的东西买单,只为刺激和价值买单。只有在理性和精算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每一天。
来源:京中网(湖北日报)
作者:杜岩(湖北省宜昌市)
编辑:丁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