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纪念馆里,孩子们清脆的声音讲述着贺龙的故事。流域治理径流润湿了江汉市数千亩农田。村民的文明风俗在田间地头的“超级点”悄然积累。
近年来,荆州着力抓实战建设、理论武器装备、文化传承和风俗改革,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专业方式,夯实文明乡风建设的精神沃土,把正确价值观灌输在百姓心中。广阔的田野充满了文明的气息。
目前,荆州有国家级文明村镇28个,省级文明城镇69个,市级文明城镇166个,县级文明城镇1182个。 6个村庄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荆州区巴陵山镇铜岭村、洪湖镇武林镇武林村等“全休闲村”。沙市区观音荡镇若林村、松滋市吉水镇九林岗村等12个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01 田舎风に新しい声あり
“贺龙爷爷的队伍正在这片芦苇沼泽里与敌人作战……”2025年洪湖市“红领巾解说员”大赛中,26名选手重温了当年的繁华岁月。是房子旁边的纪念馆,是洪湖碧水,是村里新建的小楼……这已经是洪湖连续第三年举办这样的比赛了。在昔日的革命区,红色故事不断流传。
2025年6月18日,洪湖市举办“红领巾讲解”大赛。图片来源:王飞。
红色文化是增进民族团结、进一步增强文化信任的精神源泉。在荆州,各具特色的红色活动走进寻常百姓家,蓬勃发展至今的辉煌,成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沙钢市旨在打造红军街特色地标,充分激活当地红色元素,完善红军广场绿化,整体街区建筑壁画和文化景观,融合红军文化和非遗,将沙钢市红军街打造成思想政治课堂的“2.0版”。
松子刘家长镇建立了一支由退党员、退休教师、归国青年组成的多方位红色宣传队伍。创新运用“情景党课”等沉浸式宣传形式,宣传社区团体、校园、企业,开展宣传活动。
2025年7月14日,松滋市刘家场镇宣传队队员胡英宣讲红色在红四军司令部和红二军司令部旧址向全市高中生讲述历史。图片来源:刘林科。
石口市桃花山鹿角峰下,三棵树龄超过400年的黄芯树,如深影般铺展开来。狮子库比市中小学积极组织“情景班”和游学活动,宣传“军驹网络”。
除了弘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荆州市以家风建设为抓手,挖掘洪氏家族的传统历史,让榜样的力量“触达”百姓、“融入”日常生活。
荆州区组织干部民兵赴蔡桥红纪念公园庆祝清明节,缅怀先烈。图片提供:郑明鹏
“我祖父当年是游击队大队长。他死了。我的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也是烈士的儿子。他原本不必参军,但他却毅然参军。荆州区马三镇蔡桥村村民朱大军说,他家四代人都参军了,都立志为国防事业献身。
这种血淋淋的责任不仅体现在战场安全上,也体现在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去年,该村就征召志愿者组建巡视组,发动村民拆除违章乱建。朱大军二话不说,第一个报名。他用实际行动带头抗议,用简单的话语激励邻居。村民们深受感动,纷纷宣布参与。
摇摇晃晃的铁棚一一倒下,却为文明社会的风俗树立了新的标准。不尝试。这种融入骨子里的意识,是赤热土壤滋养出来的最朴素、最深厚的乡村文明。
老城并不古老,正处于最美好的时刻。荆州市策划启动了“红湖渔民感谢党”公益宣传、“勿忘先烈”红色宣传、“红湖悠悠长,人心为共产党”文艺宣传等一系列工程。我们还创新推出“红色辅导员”公益培训项目,吸引更多有道德、有道德、家庭文明的有识之士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者辅导员。红色活动,让我们保留乡愁,把它变成汲取前进力量的重要手段。
02 绿风初起,一切都是新的
仲夏时节,进入江陵郡龙和津,映入眼帘的是白色的墙壁,灰色的路边青砖瓦瓦,绿树苍松。水泥路宽阔平坦,文化广场干净明亮。
过去,在鱼洼村,城市垃圾包围了村庄,常年焚烧秸秆,冒出黑烟。在月津村的半干旱养鸭模式中,化肥直接排入周围的沟渠,风一吹就会产生难闻的气味……
受到文明乡村风俗的影响和启发,雄河镇村民痛定思痛,从“想改”走向“想改”。全镇很快列了一个清单,并付诸实施。累计清理房屋前后瓦砾3000多堆,疏通排水沟32公里,为8163户家庭改造卫生厕所。通过一系列可靠举措,把过去的“问题”转化为今天的“热点”,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显着变化。
雄河并不是荆州唯一变得更美丽的地方。 2023年,监利市汴河镇王晓园村启动千岛湖湿地公园项目。村民们爱岗敬业、自愿劳动。短短两年时间,湖中建成了700多个生态岛。
这些小岛不仅构筑了湿地的生态屏障,也为未来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到美丽的家乡,村民们对建设更加兴奋。他们趁机把镇上第一条铺好的路漆成了黑色。新道路不仅将城镇与边远地区连接起来,而且拓宽了致富之路。
2024年7月30日,监利镇汴河镇王小园村新时代文明培训中心组织开展环保集市暨环保培训活动。特别活动.集体舞蹈表演。照片由李建飞提供。
这些村庄充满活力的做法是荆州市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荆州市中心城区和江陵、监利、洪湖等县市坚持科学系统治理理念,强化督导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科学的水位监测和太阳湖培育和重新造林,湖区植被恢复了16万多英亩。我做到了。同时,继续推进源头治理、截污、通水、防洪。湖泊水质明显改善,到2024年底,总体水质由Ⅴ类提升至Ⅴ类,顺利实现“减磷返Ⅴ”和“一年内改善。”今年上半年,洪湖水质稳定在IV类以上,为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2025年4月15日,荆州市在洪湖之滨召开“洪湖渔民报党恩”暨文明风俗推进行动“文明红湖水乡新风貌”公开大会。图片来源:石磊。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效益正在长江沿线显现。
风轻轻吹过,芦苇摇曳。一只江豚特别活跃,一跃而出,又吵闹地回到河里寻找母亲。这美景与石首市天乐洲生态旅游开发区三户街村、沙口村村民的积极保护是分不开的。以“江豚之父”长泽亮为首的村民自发组成巡逻队,保护房屋免受江豚侵害SS 海豚和麋鹿。他们巡逻河岸、清理渔网并阻止非法捕鱼。偷猎、盗猎等不良行为基本杜绝。与此同时,石市口市正在同步推进拆除违章低围栏、严格控制海岸带开发、实施水系连通和植被恢复等重大工程,为这些世界级濒危物种打造更安全的港湾。
一幅人类、江豚、驼鹿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正在长江沿岸徐徐展开。
2025年4月25日,石首市举办以长江保护、精准繁育、放流为主题的活动。图片由王子元提供。
生态系统正在改善,乡村习俗正在得到鼓励,希望正在得到滋养。家乡变得更加美丽,珍稀动物回归,发展道路更加广阔。 FIE等绿色产业野外旅行、生态观鸟和有机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家乡的绿水青山、光明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移民青年回乡创业。
03新风破“茧”滋润家园
“现在都是为了面子!一开始送50元、100元的礼物,现在动辄几千元……”县公安局在扎口市同强村举办的“旧书夜话”上,村民们的心声,不仅揭露了人债负担,也凸显了培育文明乡风的一个关键:要改。
这种御风而行,需要“难度”和“技巧”。 “强”就是设定规则和红线。在监利市黄湖行政区,各村的规章制度公示墙“严”,凡是举办婚礼、结婚的,宴会桌数不能超过10桌,礼品金额不能超过200元。在这道“限制咒”下,23个“四会”组织(红白会、道德会、村委会、禁毒禁赌会)奋力拼搏,136名农村先贤、退党员成为执行规则的“文明卫士”。 “巧”滋润了寂静,激活了力量。村头的“超市信用点”是个好主意。货架上,酱油、肥皂、水槽等都标有“芬”字。您可以通过打扫房屋、调解社区问题、组织婚礼和葬礼等方式来赚取和兑换积分。目前已累计发放12万积分,可兑换价值8万元的物品,为文明行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5年6月25日,监利市黄湖管理区文明实践志愿者在“B”活动中邀请公众领取奖品。美丽的黄湖情点汇超市》摄影李超
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灵活的激励相结合,黄湖行政区平均婚丧费用下降了40%。摆脱了“面部记账”的包袱,一股新的文明之风正在渗透到田野之外的人心。黄湖区的生动做法,就像扔进湖里的鹅卵石,在荆州改变习惯的努力中激起涟漪。
近年来,该市利用“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和文艺“强基工程”等示范活动,支持宣教士等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组织文明实践宣讲者深入县市,开展丰盛美食、轻葬、风风雨雨等活动。微公关活动深入人心 动员文艺志愿者他们推出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社区节目,包括“专注丰富营养,不浪费”、“大运动伤害太大”、“八斤肉”等,创作并表演文化节目,改变生活习惯,呼吁公众摒弃成见,践行文明理念。
2024年4月28日,公安县生态旅游季活动“黄山小台”上,演员们表演了传统民间婚礼“花轿”。图片提供:县公安媒体中心
要保证破除陈规定型观念、改变习惯的效果,离不开各种深入人心、丰富村民精神家园的文化活动。近年来,荆州市依靠文明务实的理念,组织文化艺术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大地之歌——荆州四季迎新春联欢”等文化艺术活动。《荆州红色文学时代》、《文学启蒙生活》、《轻骑兵》等,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民俗、道德、科学知识、文明乡风通过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墙文化”传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日落
文化墙座右铭亮起
伴随着荷花的香气,响起乡村渔民的歌声。
书中的红色故事。
家庭传统代代相传。
从“废水靠蒸发”到“清水映柳色”
从“观众”到“老师”
荆州用铅笔乡村风情,用纸古韵
描绘新时代乡村文化文明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