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进博会绿色:“四叶草”的发展背景

当世界精华、尖端科技、多元文化汇聚一处,我们该用什么颜色来描绘这幅壮丽的图画?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人民网一线报道团队发起一系列观察:“进博会是什么颜色?”跟随记者的文笔和目标,以色彩为载体,了解进博会概况。 “我们参加第八届进博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被抵消。”记者记录了展会的碳足迹,并通过实施碳抵消获得了“电子碳中和证书”。当你走在四叶草之间时,你经常会看到“零碳世博会/绿色世博会”的标志。进博会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扫描这个标语下方的二维码来参与这项碳中和行动。事实上,这在进博会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第四届进博会之际首届进博会碳中和项目在多方合作下成功启动。如今,进博会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依然吸引着众多观众和展商。发起“零碳世博/绿色世博”活动。人民网记者方经纶供图 这是进博会“绿色”的缩影。从第四届进博会开始,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酒店用品、包装袋等塑料制品,大幅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全面推行零塑料标准,文创产品及箱​​包外观将采用可降解、可回收材料。得益于连续第三年举办的全绿展,展会期间展厅灯火通明。进博会的生态背景越来越丰富,志同道合的企业从世界各地纷纷前来展会,推出自己的绿色“名片”。例如,在本届进博会上,太保财险收购了大金安山约8000亩森林、64万个森林碳汇、上海综合碳减排等,通过购买和捐赠碳信用额为“零碳进博会”贡献力量。金光集团应用馆整体设计采用环保材料。米其林集团展示了一款由 71% 可持续材料制成的轮胎产品。美国嘉吉公司宣布,到2025年,其业务运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绝对量将比2017年减少10%以上。展厅内将举办低碳知识问答环节。人民网记者方经纶拍摄,这些看似独立的商业故事,却被一个共同点联系在一起。进博会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逻辑是可持续发展。它从一个标志演变为一个触觉展示空间、一个可感知的产品、一个可衡量的目标,并最终凝结成一种超越国界和行业的“共同语言”。 “基于进博会强大的‘涓滴效应’,仅在过去三届进博会上,我们就与多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协议,包括增资、扩建无锡、台州、青岛等生产供应基地。”阿斯利康中国首席执行官林晓表示,在低碳排放改造方面,无锡基地已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利用。台州基地碳排放较2015年减少97.5%。青岛基地投产后预计将实现近零碳排放运营。从“零碳进口”到100%绿电,从展厅设计到产品进博会展馆内外不断开展线路研发、绿色实践。 “四叶草”更加绿色,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