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点评:不要因复杂的行程而失去消费者的信
从2009年到2025年,双十一活动每年都按计划开始,但其完整性却悄然“退化”。原本是一个旨在让消费者受益的购物节,目前却面临着“规则复杂难懂、价格波动大”的困境。先涨后降的“过山车”定价策略、数学谜题般无穷无尽的优惠券组合、价格保证的承诺全部落空,在比价和优惠券计算过程中制造了消费者的焦虑,这个全民消费节日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物价动荡的核心在于“明跌暗涨”套路的重演。例如,消费者赵默感兴趣的龟甲胶在活动优惠后涨价近百元。张蓓退款的是双十一打折高跟鞋,活动价比高出40元当天的价格。此外,“千人千值”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即使是同一种产品,新账户和旧账户的价格差异也可能相差很大。同一账户在不同时间下的订单会有不同的价格,使得购买成为一种“运气”游戏。这些混乱的背后,其实是一些商家在利用平台规则的漏洞,巧妙地将“原价”变成类似于商场标价的虚高基准。他们用复杂的优惠手段制造虚假利润,但本质仍然是价格游戏:“换汤不换药”。
优惠券的“常态化”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焦虑。通过累积多种折扣,如官方即时折扣、品类优惠券、店到店折扣等,消费者需要反复计算完整的折扣规则和优惠券累积制定使用规则并仔细监控“价格”。消费者石瑶想用10%折扣券额外购买了20多件商品,但合并订单后发现其中一件商品定价过高,导致她多次取消订单并重新发送商品。该平台利用复杂的规则迫使消费者在平台上停留更长时间以考虑相应的策略。这虽然看起来有利可图,但实际上是一个强化用户对平台依赖性的“隔离”期。这种消耗消费者精力的营销模式,早已偏离了原来的促销目的。
保险服务价格的“下调”,让消费者的售后服务权益难以维权。部分产品只有一周保价,因活动尚未结束,保价已结束。大多数卖家将平台补贴排除在价格保证之外而消费者并不关注产品的价格,只关注最终的价格。这样一来,交易价格显然会更低,但你将无法获得差价退款。消费者郭成购买的电视机价格一夜之间上涨了500元。在维权时,他们得到的唯一回应是限时折扣已经结束,保证价格优惠被忽略。
中小企业也是这场价格战的受害者。在平台“赛马机制”的影响下,大型零售商凭借强大的预算优势,抢占了大量流量。中小企业面临着支付高额广告费用却不见成效或被迫参与低价竞争而遭受损失的困境。此外,中小卖家还必须应对重大促销前后的业务中断,并承受库存压力。由于大批量订单和高退款率。这些出人意料的低价促销不仅对小企业不利,而且对整个市场也不利。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市场活力下降。
为了消除双十一期间的价格混乱,平台必须主动承担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价格监管体系,规范产品价格在正常区间。价格。实施价格监控机制并披露产品的历史价格趋势。简化优惠券和折扣总额的计算逻辑,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完善价格保障规则,将对平台的补贴纳入价格保障范围。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价格投机行为,严厉打击价格炒作行为。市场上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有一点。
双十一的初衷并不是通过复杂的套路消耗消费者的信任,而是让消费者受益,激发市场活力。当消费者不再需要为计算优惠券或比价而烦恼,当商家不再需要在定价游戏中相互竞争时,这个购物节才能真正回归本质。只有透明的定价、简化的规则、诚信的经营,双十一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支撑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京中网(湖北日报)
作者:张庆华(宜昌五峰)
编辑:丁秋峰